·ENGLISH

组内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组内动态 > 正文

“厦门农产品高值化与生物能源科技创新平台”顺利通过验收 时间:2016/01/06 14:47:09 来源:厦门大学生物质化学转化实验室

今天上午9:00在和木楼A-203,来自厦门市科技局、集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厦门研究院、华夏学院及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由本实验室与中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厦门农产品高值化与生物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验收汇报会。会上林鹿教授着重介绍了目前平台的建设情况,及平台建设期间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能源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会专家纷纷肯定了平台建设的工作及成果,并为平台未来继续在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和生物能源开发方面发挥优势作用建言献策。会后,与会专家参观了平台建设的各个实验室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化中试基地。

厦门市农产品高值化与生物能源科技创新平台是厦门市科技局2013年6月批准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厦门大学能源学院生物能源研究所和中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根据厦门市《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规划要求,创新平台充分结合了厦门大学在科研开发方面的实力和中绿食品集团公司产业化技术方面的转化优势,搭建了农产品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研究平台和农产品非可食部分废弃物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技术开发平台,主要建设了谷物农产品深加工实验室、农业废弃物组分分离技术实验室、生物质化学品实验室、生物燃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技术中试实验室与产业化基地,形成了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作物秸秆生物能源转化的高水平研发服务平台。

通过两年的建设,创新平台开展了谷物饮料产品试制和研发、谷物超微化技术等技术开发,开发了以“中绿粗粮王”为核心,深受全国广大消费者的喜欢的谷物浓浆绿色健康饮料产品;在开发新型农作物秸秆组分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作物非可食部分中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资源,生产大宗化工产品和高品质生物燃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特别是在生物质组分清洁分离技术、纤维素微晶材料、低聚糖和低碳生物质液体燃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农作物秸秆转化为γ-戊内酯技术开发及理论研究方面,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开发的农作物秸秆制备微晶纤维素和低聚糖技术在厦门地区进行了产业化推广,总体上形成从农产品深加工到农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的技术体系,促进了厦门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农产品加工全组份的高值化利用,生产高附加值食品、药物、材料和生物能源,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厦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平台的建立也为厦门地区化工、能源、环保、食品、材料、医药、轻工等产业领域相关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和支持,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厦门为技术中心,服务海西,辐射全国,预计在未来10年,可形成以厦门为技术源头的千亿元产值的农产品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与生物能源的产业体系;同时可满足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材料、化学品的重大需求,为闽南及至海西地区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